稻飛虱即將進入爆發期!如何快速有效遏制,這些關鍵點要做對
發布時間 :
2023-01-10
近日,農業農村部下發通知,由于受季風氣候影響,7月中下旬以來,境外蟲源遷入量增加,稻飛虱在西南、華南及江南稻區蟲量顯著高于上年,而8—9月的氣候有利于稻飛虱等病蟲害的繁殖和遷飛擴散,所以要求各地切實加強防控,嚴防病蟲暴發成災,努力實現“蟲口奪糧”保豐收。
最近小植也收到很多水稻種植戶留言,說水稻田里發現了很多稻飛虱,問應該怎樣快速又有效地防治?那么今天我們就重點說說稻飛虱的發生、危害及有效防治方法!
01稻飛虱的危害特點
稻飛虱包括灰飛虱、褐飛虱和白背飛虱。主要以成蟲和若蟲刺吸水稻汁液,導致水稻植株出現黃葉,甚至枯株。穗期受害會影響抽穗及籽粒灌漿,出現空秕粒、癟粒。受害稻叢常由點、片開始,受害后會比其他正常稻株矮,嚴重的會出現“黃塘”“冒穿”等癥狀。
02稻飛虱的發生特點
稻飛虱適宜在20-30℃溫度下生長發育,現階段正是從南往北遷飛的時候,大家要引起重視。從種植經驗上來看,偏施氮肥、種植密度過大、較陰濕的田塊會發生較重。
不同種類的稻飛虱,危害有所不同,判斷時參考下表:
總的來說,稻飛虱發生有兩個高峰期:水稻插秧至拔節孕穗前和水稻抽穗期至灌漿初期,在此期間,不可掉以輕心。
03稻飛虱的防治要點
由于今年水稻的生育期差別比較大,氣候也比較特殊,打亂了原有的稻飛虱的發生規律,出現了防治無規律,重發區域有輕發田塊,輕發區域有重發田塊,稻飛虱小蟲子大危害,防治要點有以下幾點:
1.施藥用足水量
由于稻飛虱主要在水稻的莖基部危害,施藥時水量不足,避免藥液噴淋在莖基部,導致稻飛虱防治效果降低。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建議一畝地(667㎡)保證2桶水(30-40L),自走式噴霧機畝用水量20-30L,如果必須使用無人機防治,需要保證畝用水量2-3L,同時降低飛機的速度和高度,噴灑均勻,遇到多雨時候需要加入植物油或者有機助劑有利于藥液附著。
2.田間保持淺水層
由于前期持續下雨,很多田塊沒有進行晾田,此時都在集中晾田,田間無水,施藥后稻飛虱掉落在田間,很多沒有噴施到藥液的稻飛虱,難以防除。所以,施藥時保持有淺水,稻飛虱中毒后掉落水中就不會產生危害。
3.藥劑復配要合理
由于稻飛虱已經發生,必須采取速效性+持效性的藥劑,但很多農民朋友只是使用單劑噻蟲嗪或者吡蚜酮,導致防治效果不好,建議選擇烯啶蟲胺.吡蚜酮、呋蟲胺、噻蟲胺、異丙威、敵敵畏之類的復配防治。
針對即將成熟的水稻,如果稻飛虱發生嚴重,田間水稻密度大,田間沒有水,為了減輕農藥殘留,又沒辦法采取噴霧防治,則可選擇敵敵畏拌土或拌沙撒施熏蒸防治。
4.施藥器械要正確
針對稻飛虱的防治,施藥器械建議選擇汽油機或者彌霧機,霧化好水量足效果好,有利于藥液噴淋到水稻莖基部;中后期稻飛虱爆發后,不建議選擇飛防防治,由于飛防水量少,稻飛虱可借助風力擴散轉移危害。
5.施藥時間要合理
防治可以選擇早上有露水時,飛虱在葉片中上部,翅膀有露水,施藥時稻飛虱不容易掉落逃跑,可以更好的接觸藥液;不建議溫度高、光照強的時候施藥,因為稻飛虱隱藏在莖基部,不易接觸到噴施的藥液。